博客

  • 工会干部的角色转型

    工会干部的角色转型:从“管理者”到“服务者”

    上海日立电梯工会主席夏建军在协商中直奔主题、极兔速递工会副主席黄加伟发出集体协商倡议,体现了工会干部从“行政化指令”向“服务型协调”的转变。新闻报道需关注工会干部的能力提升(如上海工会培训3000人次集体协商指导员)、工作方法创新(如通过数据支撑说服企业方),以及他们在平衡职工与企业利益中的桥梁作用(如“共商共建促和谐”的倡议)。


    行业协商的差异化实践:从“一刀切”到“精准施策”

    上海工会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分类施策:公共服务行业(如绿化、道路养护)重点落实互助保障与住房公积金,平台企业(如极兔、滴滴)聚焦算法与派费规则,传统制造业(如日立电梯)关注产能控制与人员配置。此类新闻报道应突出“行业特性”(如户外作业低温环境对环卫工的影响)、“协商方案的适配性”(如快递行业的全网职代会与网约车司机的区域恳谈),展现工会协商的精细化水平。


    职工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从“少数代表”到“全员覆盖”

    极兔速递的全网职工代表来自8个省区,上海日立电梯的协商会议邀请旁听专业人士,黑龙江总工会的线上竞答吸引一线职工广泛参与,均体现了“扩大职工参与”的趋势。工会新闻需关注参与机制的设计(如如何确保基层职工的声音被听到)、参与效果的评估(如协商提案的职工支持率),以及技术手段对参与的促进作用(如线上平台的无障碍表达)。

  • 职工诉求的精准捕捉

    职工诉求的精准捕捉: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调研”

    上海工会通过问卷、邮箱、微信收集职工提案43条,并梳理出“工资涨幅”“岗位压力”等核心议题;黑龙江总工会的线上竞答则通过互动数据了解职工对工运史的认知盲区。这类新闻报道的关键在于呈现“需求发现—议题聚焦—协商解决”的完整链条,强调工会作为“职工代言人”的主动作为(如深入一线调研、分析职工画像),而非简单的“上传下达”。

    政策落地的新闻解读:从文件精神到实践案例

    无论是全总百年纪念活动中的理论宣讲,还是上海工会推动的“新就业形态协商机制”,均需结合具体政策背景(如国家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指导意见)。工会新闻应扮演“政策翻译者”角色,通过案例解读(如极兔协议中“算法公示”对应《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帮助职工理解政策如何转化为实际权益,同时展示基层创新对政策的补充与完善。

  • 工会新闻的媒介融合实践

    工会新闻的媒介融合实践:从传统报道到全媒传播

    黑龙江总工会依托“黑龙江工会”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竞答,上海工会通过现场观摩会(邀请公益律师、劳动关系指导员参与)推广协商经验,均体现了媒介融合的趋势。工会新闻需适应职工的信息获取习惯,综合运用短视频(如舞台剧精彩片段)、H5互动(如工运史知识问答)、直播(如协商会议旁听)等形式,扩大传播覆盖面与参与度。例如,极兔速递的协商过程若通过短视频呈现“职工与企业代表交锋”的细节,将更直观传递民主管理的真实性。

  • 民主管理的基层创新

    民主管理的基层创新:从“单向传达”到“双向互动”

    极兔速递的“总部直通车”服务入口与年度全网职代会制度,将民主管理从“文件传达”升级为“实时互动”。职工诉求“第一时间收件、争分夺秒投妥”的机制,本质上是将职工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此类新闻报道应突出“渠道建设”(如线上平台与线下恳谈结合)、“参与实效”(如派费直达比例的具体提升),以及企业通过民主管理实现的治理优化(如员工稳定性增强、劳资矛盾减少)。


    劳动精神的传播策略:从典型塑造到群体共鸣

    黑龙江总工会通过《匠心永恒》《燃烧的旋律·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舞台剧,将老一辈产业工人的奋斗故事(如“咱们工人什么都能造”的台词)与当代工匠(如“龙江工匠年度人物”)的实践结合,实现了劳动精神的代际传递。工会新闻在传播劳动精神时,需避免“高大全”的刻板叙事,转而通过“具体场景”(如电厂老工人的托举动作)、“普通人物的选择”(如一线快递员的权益争取),激发职工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 数字赋能工会

    集体协商的深化与拓展

    集体协商的深化与拓展:从“谈薪”到“谈发展”

    上海日立电梯公司的协商会议(职工方提出产能控制与机动人员配置建议)与极兔速递的“点上做精”实践(聚焦薪资、公积金等具体议题),体现了集体协商内容的多元化趋势。传统意义上的“涨薪”已延伸至技能提升(如极兔协议中的优秀快递员培育)、劳动保护(如算法公示)、福利保障(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公积金)等维度。工会新闻需关注协商过程中的“数据支撑”(如日立电梯财务科长测算涨薪成本)、“双向对话”(职工方与企业方的具体交锋),以及协商成果的落地效果(如职工收入增幅高于均值)。

  • 基层民主深化

    基层民主深化:从“职工代表大会”到“全口径参与”的治理创新

    一、极兔速递:“总部直通车”畅通发声渠道

    极兔工会开通“总部直通车”线上平台,职工可随时提交“派费延迟”“劳动保护不足”等问题,工会承诺“24小时内响应、48小时内反馈”。2025年,平台累计处理诉求1200余条,解决率95%以上。上海代理区加盟商快递员李一博说:“以前反映问题要层层上报,现在直接通过APP提交,工会当天就跟进,效率太高了!”

    二、行业协商:从“单点突破”到“体系覆盖”

    上海市总工会推动建立“行业协商+区域协商+企业协商”三级体系:在浦东新区道路养护行业,协商确定“高温津贴每月300元、意外保险全覆盖”;在宝山区快递集聚区,试点“灵活用工人员公积金缴存比例不低于5%”;在企业层面,指导日立电梯等龙头企业将“职工创新成果奖励”纳入集体合同。数据显示,2025年上海公共服务行业职工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均值2.3个百分点。

  • 服务职工创新

    服务职工创新:从“节日慰问”到“全年关怀”的暖心工程

    一、韶关:劳模宣讲与困难帮扶“双线并行”

    2025年“五一”前夕,韶关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宣讲进企业”活动,广东省劳模杨川林结合20年产品研发经历,分享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企业职工李某感慨:“听劳模讲奋斗故事,比任何动员都更有力量!”与此同时,市总工会领导班子分组赴浈江、乳源、仁化等地,走访慰问省部级劳模张助良、困难职工陈春燕等群体,送上慰问金与生活物资,并承诺“持续跟踪帮扶”。乳源瑶族自治县总工会唐依霞说:“工会不仅是‘困难时的救助站’,更是‘日常的贴心人’。”

    二、葫芦岛:“万名职工游家乡”激活归属感

    2025年9月,葫芦岛市总工会举办“万名职工游家乡”主题活动,吸引291家单位、27476名职工参与。活动在葫芦古镇等五大景区设分会场,免费展销18家企业近百款本地农特产品(如绥中白梨、兴城多宝鱼),拉动二次消费超200万元。主会场中冶有色40人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劳模王尚典献唱《相信梦想》,职工通过“辽工服务随手拍”上传游玩体验,参与短视频大赛。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让建设者感受家乡美景,既能提升获得感,更能激发‘建我家乡’的责任感。”

  • 权益维护升级

    权益维护升级:从“薪资协商”到“算法透明”的民主实践

    一、极兔速递:快递行业的民主管理新样本

    在上海,极兔速递工会针对平台经济“算法主导、流动性强”的特点,探索出“诉求直通+算法协商”的民主管理路径。2025年,工会组织全网8个省区的职工代表与管理层多轮协商,推动签订全国首份《全网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明确“每单派费直达比例不低于加盟商单均收入的25%”(较此前提升5个百分点),并将“低温作业环境改善”“技能提升培训”等纳入集体合同。快递员周猛说:“以前担心派费被克扣,现在有了协议保障,干活更有底气!”这一实践被全国总工会誉为“平台经济民主管理的突破性探索”。

    二、上海:集体协商“点上做精,面上做大”

    上海市总工会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推动饿了么、美团(上海)、滴滴等10家头部平台企业建立协商机制。在日立电梯公司,职工方不仅提出“涨薪5%”的诉求,还针对“车间产能控制、机动人员配置”等管理细节建言;行政方则回应“保证薪资不减,并争取更高涨幅”。上海市总工会法律顾问邱婕评价:“协商内容从‘单纯谈薪’拓展到‘公积金、算法透明’等多元议题,职工互助保障、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公积金落实率超82%,真正实现‘双赢’。”

  • 百年工运史传承

    百年工运史传承:从“红色课堂”到“精神洗礼”的思想引领

    一、黑龙江:指尖上的“百年工运”知识竞答

    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黑龙江省总工会创新开展“百年工运史学习竞答活动”,通过“黑龙江工会”微信公众号线上平台,吸引全省60万人次职工参与。活动以“趣味性+知识性”为特色,题目涵盖“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新中国第一部《工会法》颁布时间”等关键知识点,将历史学习融入日常碎片时间。职工薛琳表示:“每天刷10道题,既了解了工运史,又增强了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自豪感。”这一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让职工在答题中感悟“劳动最光荣”的初心,厚植“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二、理论宣讲:从“文件传达”到“故事共鸣”

    黑龙江省各级工会同步推进“理论铸魂”工程,通过“工会主席讲党课”“劳模宣讲团进企业”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哈尔滨市第一六八中学校校长董勤忠在省五一劳动奖表彰仪式上说:“我将把表彰作为新起点,把工运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佳木斯市则通过话剧《匠心永恒》、情景剧《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艺术形式,重现第一代产业工人“用血肉托举工业火种”的奋斗场景,全国劳模韩振东感慨:“舞台上的台词让我想起老师傅的话——‘咱们工人什么都能造’,这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的激励。”

  • 工会——职工权益的守护者与时代发展的助推器

    引言:工会——职工权益的守护者与时代发展的助推器

    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职工利益的代表维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承担着凝聚共识、保障权益、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重要使命。

    2025年,随着“十四五”规划纵深推进,中国工会工作以“服务职工群众、助力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为主线,在百年工运史传承中创新,在数字经济浪潮中转型,在基层民主实践中深化,形成了“思想引领有高度、维权服务有温度、组织建设有力度、数字赋能有速度”的发展新格局。本文基于2025年最新实践案例与政策动态,从思想教育、权益维护、民主管理、服务创新及未来趋势五大维度,系统呈现中国工会工作的创新图景与时代价值。